查看原文
其他

谁来为这个结果负责?

吴主任 吴主任 2020-08-23
来自专辑
捕捉自由的影子
图:George Bellows

每个人都声称自己热爱自由。从小时候父母不让看电视玩游戏规定时间睡觉开始,人就有一股向往自由的冲动。但因为小朋友还未到需要负责任的年纪,所以人们并不是天生就知道“责任”为何物。随着年纪渐长,责任已经不仅仅是概念出现在脑子里,变成了束缚和压力。

当生活的艰辛和无法预知的困难摆在人眼前,很多人宁愿选择有保障的奴役放弃自由。因为负责任真的太累了。极端也是生动的例子就是美国解放黑奴时期很多黑人的真实诉求,成为自由人的那一瞬间,很多黑人对接下来的日子充满了恐惧,因为需要自己完全负责起自己的生活了。

这种心理从未消失过,只不过换了张面孔根植于很多人的内心深处。尽管他们依然声称自己向往自由。但一谈起责任来就十分令人厌恶,在日常中的种种行为也表明,对自由的向往只是叶公好龙。

虽然一直以来都有科学家思想家们在仔细琢磨“自由意志”是否存在。决定论和宿命论也一度流行。但哪怕有更充分的生物学上的证据表明所谓“自由意志”或许也仅仅是生物本能的一种,也无法否定在清醒认知下,在意识层面,我们都无法否认自己在做出选择时候的自愿。

自由意志是否存在科学界可以继续探讨,但纠结于“自由意志”是否真的存在是毫无意义的。

就算是再不情愿担责的人在今天也多少能理解“后果自负”这四个字的分量和理由。因为责任的存在是对秩序的必要保障。因为人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才可以大致推测人的大致未来行动。

责任是文化产物,是人的重要标识。动物弱肉强食并不需要负责任。饿了就吃,什么都能杀死。想象下最开始萌生责任意识的那些模糊时刻,早期的人类祖先发现,如果没有责任的约束,就乱套了,所有人的行为都无法预测,关乎整个群体的生死。所以,责任最开始就是法律概念,是一种必要的约束。

责任只能限定于个人,并且有限。那种“每一片雪花都不是无辜”的说法很形象很动人,但跟没说一样。所有人都拥有的财产意味着谁都没有,如果一件事情人人都有责任,就等于谁也没有责任,最终也不会有人负责任。因此群众运动最终走向失控是一点也不奇怪的。人人有责,无人担责。

但责任也早已不仅是法律概念。我们说“这人非常不负责任”肯定不是说这人违法了什么法律,犯了什么罪。责任早已突破了法律上狭隘的定义,成了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世的观念。

今天人们谈到责任,更多时候是指对自己负责。生活中,一个人可以选择成为一个不负责任的人,也就是他人眼里不靠谱的货色,但如果不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就难免心生怨气。好像所有不好的结果都是社会的错。

这不仅有一直以来教育的缺失,也有从校园到社会之后外部环境的变化造成的一种不适。在学校,无论是否挂着素质教育的旗号,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也都是限制在成绩或者某样技能上。成绩好就是厉害,学霸就是校园里的成功人士,学渣们也只能表示服气。并且老师和家长也都强调过,勤奋就能让成绩更好,事实上也是如此。这种手段和目标之间的联系十分清晰。学习这件事跟天赋有一定的关系,但绝不会有人说学霸是因为运气好。所以,无论取得任何分数,学生们自己都是认的。

等离开校园走上社会之后,人们很容易就发现,一些能力平平,智商不高的人居然也能取得一些成绩。不用说创业成功这样如此巨大的幸运,就说职场上,很多人都是深有体会,为什么能力很差的人好像混得挺好。更令人想不通的地方,有些人会发现某些朋友非常有才华,各方面能力出众,但并没有获得“应有”的成功。或者干脆就“怀才不遇”的苦闷。

这样的现象遍地都是。

当左右结果的不仅仅是自身努力时,自然很容易让人丧失对责任的尊重。明明很优秀,为什么结果并不如意。谁来为这样的结果负责?

这时那种“分配”的思路就应声出现。他或她拥有某种技能,所以他们理应获得某份工作,赚取符合能力的回报。因为在不少人看来,这种能力与岗位的不匹配是对人才的极大浪费。

这种诉求若是得到执行,也就谈不上个人自由,择业的自由。个人不愿意负起责任来,就得由权力来强制分配。后者对人才的践踏以及对创新可能性的压制恐怕要更厉害得多。

因此我们得接受这样的事实,自由社会的确给人造成更大的压力,人们迷茫,苦苦寻找更合适自己的工作,人们为了生活不得不接受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但是试图让这样的压力消失则完全是幻想,要么自己承担,要么服从命令。

尽管人这一生若想取得俗世意义上的巨大成就基本靠命,但很多成功人士通常都不自觉地在回顾往事时会透露这都是努力拼搏的结果。这个现象倒也不是虚伪,身处幸运暴风眼的幸运儿看不清时代的馈赠。这种积极向上的自信对其自身有好处,对整个社会也有激励作用。但这与我们认清人生的一些残酷现实并不冲突。

无论任何时代,什么运气,勤劳都是一种毋庸置疑的美德。

人类组织方式的变化也在改变着人们的责任感。在熟人社会,人的责任边界在远在法律之外,小社群里勇于担责的人是受欢迎的,通常都喜欢义务帮助他人。人们的安全感就是由更多这样的邻里共同编织而成。比如可以很放心地把孩子暂交看护。这种熟人之间人际关系的消失随之而来的也是个人在道义责任感的消失。但安全感总是需要的,因此在缺乏社区氛围的大城市,人们就会很自然地在生活方方面面寻求权力的保护。这是一种令人无奈的现实。

上篇:就像死了人一样
推荐:富人都是小白鼠



关注我,在后台回复【自由】
给你一份xxxx书单
长按二维码关注吴主任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